白族银饰是中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中的瑰宝,以其精湛的技艺、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审美风格闻名。电影《五朵金花》中更是展示了形式多样的白族银饰,让我们选取三件影片中具有代表性的银饰,去探寻其美学特征所在。
一、银须坠
影片中的“金花”们都在领褂右衽处垂吊着一串银须坠,这是白族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胸饰,由多根银链与银坠饰组成,银链的数量也有讲究,往往都是三根或五根,如有三根银链便称之为“银三须”,有五根银链便是“银五须”。从前的银须坠款式简洁却也体现着白族对银饰工艺的匠心,以及白族女性对精致的追求。
电影《五朵金花》截图 金花们佩戴着银须坠
随着技艺的成熟与进步,现在的须坠配饰丰富,银链工艺更为精细复杂,银链上方喜用带有美好寓意的镂空花鸟鱼虫纹,整体造型更加精致富有美感。

云南民族博物馆馆藏 银五须
银须坠垂坠的银丝流苏随步履摇曳,形成虚实相间的视觉韵律,宛如“流动的金属瀑布”。这种动态美打破了金属固有的沉重感,赋予饰品灵动的生命力。
二、银耳饰
白族银耳饰的形制主要有耳环、耳坠、耳柱三种,常见的便是耳环与耳坠。耳环又叫耳圈,是挂饰于耳部的一种环形饰物,直观简洁,造型多样,有圆形、椭圆、三角、挂钩形等式样。耳坠主要是细银链与各种坠饰搭配,坠饰样式涵盖自然符号到几何美学,还有与玉石坠做搭配的,整体灵动又别有风味。

电影《五朵金花》截图 银耳坠与银耳环
三、银扭丝手镯
白族扭丝手镯是云南白族银饰中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品,以其独特的编织纹理和精湛的银器工艺闻名,通常称为“绞丝镯”或“扭花纹银镯”,工艺是将两根或多根银丝相互缠绕、扭转,形成螺旋状的细腻纹理,类似“麻花”或“DNA双螺旋”结构,层次感极强。扭丝手镯粗看浑厚古朴,细观每一道绞丝均均匀细腻,体现“大巧若拙”的东方美学。
电影《五朵金花》截图 银扭丝手镯

云南民族博物馆馆藏 银扭丝手镯
白族银饰从自然与生命的诗意表达,赋予自然万物美好寓意,利用抽象与写意结合,以精湛的工艺、活环与链条的巧思,实现与服饰搭配的协调统一,是自然崇拜、工艺智慧与民族审美的凝结,其美学价值已不在于银的材质,而是作品背后匠人与佩戴者对“美”与“善”的执着诠释。
参考文献
[1]田原.大理白族银饰的艺术价值研究[D].昆明理工大学,2014.
[2]陈红梅,许佳,陈亮.云南白族银饰艺术的文化特征[J].艺术探索,2009,23(02):76-77.
作者:徐锦妍
藏品供图:云南民族博物馆藏品部
电影截图来源网络